在酒店放下行李,洗完澡之後,九點多我便出發去遊客中心。九點多的時候,舊城區的商店才逐漸開門,而街上的人流亦都不多。在遊客中心取得了舊城區地圖和公車時間表,這邊的服務不錯,前往大部份景點的交通都有列印時間表給遊客使用(可惜有關的時間我在約旦就掉了,要用的話就要自己去遊客中心拿了)之後我就去了哭牆,要進入哭牆就要經過保安檢查……
「哭牆」的原名為「西牆」 ,一直以來都是每一個來以色列玩的遊客必到之處。在遊客的眼中,它不過是一面牆,但它在猶太人心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西元前11世紀,大衛王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王就在現在的聖殿山上的位置建立了宏偉的聖殿,以歌頌耶和華,此為第一聖殿(First
Temple),從此猶太人便將此處視為最神聖的地方。但是到了西元前586年,巴比倫人就把攻陷耶路撒冷並且毀了第一聖殿。直到西元前37年,希律王又在第一聖殿的遺址上重建了更華麗雄偉的第二聖殿(Second
Temple);但其後第二聖殿又被羅馬軍隊夷為平地,但羅馬軍隊又刻意留下聖殿西邊一片保護聖殿牆垣的石牆(西牆),以此警告猶太人羅馬軍隊的強大。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有一百多萬猶太人被屠殺,而且他們又不准進入耶路撒冷,並被永遠放逐。
今日的哭牆除了是當年聖殿的遺址外,它亦都代表著猶太人昔日流離失所,沒有家﹑沒有國的日子,就算到了今天,亦都可以看到不少猶太人在此牆祈禱時哭訴流亡的苦難,所以它才會被人叫做「哭牆」。哭牆除了是一面牆外,亦是猶太教徙許願的地方,猶太人會在牆下祈禱許願,並且把祈福詞寫在紙條上,然後就把紙條塞到牆縫之間,所以在現場能夠看到牆縫之間塞滿了一堆又一堆的紙條。不過相比起看著一面牆,我更有興趣研究那些頭戴黑圓帽,又穿黑衫﹑黑褲和黑鞋,由頭黑到落腳的正統猶太教教徙,手拿著一本希伯來文的聖經,一邊口不停的唸著經文,身體就一邊左搖右擺,然後又對住面牆又喊又錫甘,十足十「鬼上身」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